大家好,关于十二生肖谁是大哥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十二生肖中谁是小弟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十二生肖龙的故事是什么关于十二生肖的故事有哪些生肖龙,一个虚构的动物,不过在十二生肖却有它,而关于生肖龙的来历大家又知道吗,对此十二生肖龙的来历和传说故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十二生肖龙的传说
龙年说龙,龙在十二生肖中位居第五,与十二地支配属“辰”,说起来这十二生肖中,鼠牛虎兔蛇马羊猴鸡狗猪,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只有这龙是唯一虚构的动物,那龙生肖是怎样来的呢?据说古时候,先有天干与地支配合的“干支纪年法”。在实践中,我们的先祖觉得干支纪年法比较复杂,不易在民间流行。以十二生肖来纪年得到了黄帝的首肯并命仓颉具体承办此事,这年正月初一,仓颉召令天下所有动物到黄帝宫殿前候选。动物们知道了这个消息,个个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准备赴会。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个有趣的故事。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的说法,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到天宫评理,话说龙本来生得威风凛凛,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头顶光秃秃的,总觉得缺了点什么。而那时的大公鸡不仅羽毛漂亮,头上还长着一对美丽的角。
龙刚从潭中跃出水面后,一眼发现了大公鸡的角,不由得怦然心动,于是上前向大公鸡借头上的角。大公鸡摇了摇头说:“不成,我明天还要参加生肖竞选大会呢!”龙奉承说:“你的角长在头上也是多余,就凭你那一身五彩斑斓的彩衣,准能入选。”大公鸡爱听奉承话,有心把角借给龙,但还是舍不得。这时一条大蜈蚣为龙帮腔说:“鸡大哥,你就把角借给龙大哥吧,你要不放心,由我作保怎么样?”大公鸡便答应了,龙也是万分欢喜。
再说其他动物,牛知道自己腿脚迟缓,大年三十晚上就离家动身,结果赶了个第一名。第二个赶到的是虎,第三个是兔,第四个是龙,后边排着是蛇、马、羊、猴、鸡、狗、猪、鼠。最后因为鼠投机取巧,却排了个第一,龙也就顺理成为了第五名。而大公鸡被排在龙的后面,心里很不服气,后悔自己不该把角借给龙。散会后,大公鸡急忙去找龙讨要自己的角。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而龙被玉帝选为水族之王后,又不想把漂亮的角还给大公鸡,于是见到它,龙自知理亏,就跳进身边的深潭躲起来了。大公鸡不会游水,只好去找作保的蜈蚣。蜈蚣说:“你还得找龙去讨要你的角,他硬是不还,我有什么办法?”说完,蜈蚣也躲了起来。从此以后,大公鸡头上没有了角,只留下红红的鸡冠。每天早晨登上高处大叫:“龙哥哥,角还我!”平时,到处用爪子刨寻蜈蚣,只要见到蜈蚣就啄。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龙,在中国与天地世间万事万物都有有联系。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是权势、高贵、尊荣的象征,又是幸运和成功的标志。
龙之所以具有这种文化象征意义,是与传说及神话中龙在天则腾云驾雾、下海则追波逐浪、在人间则呼风唤雨的无比神通有很大的关系,但更重要的,是因为龙几千年来往往成为中国奴隶、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独家专利”,是皇权的代名词,因此,皇帝自比为“真龙天子”,全们的身体叫“龙体”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乘的车、船叫“龙辇”、“龙舟”……总之,凡是与他们生活起居相关的事物均冠以“龙”字以示高高在上的特权。
龙与皇权挂钩的历史也很久远,从黄帝时就开始了。
在传说时代,有着龙的血缘的黄帝曾四处巡视体察民情。他叫人开采首山的同,然后运到荆山脚下铸鼎以纪念自己大战嗤尤的辉煌胜利。过了一段日子,鼎终于铸完了,黄帝专门在荆山举行了一个庆功大典来庆祝巨鼎铸成。应邀出度典礼的不仅有各路神灵,而且还有八方百姓,大家都想看黄帝铸的鼎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时辰一到,大概还是皇帝亲自揭幕,只见一只高逾丈三、口大如缸的铜鼎闪着耀眼的金光呈现于神、人之前,众人啧啧称羡,上前细看,鼎身刻着一条矫健的游龙在一片祥云中穿梭,周围是四方鬼神和各种珍禽异兽,可谓千姿百态,惟妙惟肖。
正当众人众神怀着崇敬的心情欣赏巨鼎和上面的图案时,忽然天空中浓云密布,挡住了阳光,天色很快阴暗下来,大家都以为要下雨了,认知一道金光穿透浓云,一条披着金甲的神龙破云而来,它的尾巴和下半身托在云中,脑袋靠在宝鼎上,长长的龙须顺着鼎足垂到地面。黄帝明白这是自己完成了人间的使命,上天派神龙来接他上天了,他纵身一跃,跨上龙背,飞回天庭。人间百姓舍不得放黄帝这样贤良英明的君主回去,大伙儿扯着龙须不让走,结果扯落了好多龙须,黄帝和神龙还是走了。据说这龙须落在地上,便生出许多细小修长的小草,人们以后就把这草叫做“龙须草”了。
传说时代的著名君主,大都与龙有着说不清、道貌岸然不明的渊源关系。尧在位的时候,世界上出现了大洪荒,到处是洪水泛滥,为了拯救百姓,他命令鲧去治水。鲧偷了天帝的息壤,采有“堵”的办法治水,劳而无功,被愤怒的天帝杀死在羽山,而烛龙刚好是这里的守护神。羽山这地主阳光照不到,常年靠烛龙嘴里含着的一支蜡烛照明,因而鲧的遗体三年不腐。
天帝惟恐鲧会复生找自己报复扯皮,真实性一不做二不休,派了人个名叫“吴刀”的神,大概就天上的“刀斧手”吧,拿着宝刀下界啐鲧之尸,当吴刀剖开鲧的肚腹时,突然从里边咎出一条虬龙,长着一对尖而锋利的角,在附近的山坡上翻腾跳跃了几下,顿时成了一条大龙,它就是鲧的儿子--禹。说也奇怪,禹出生之后,鲧的身子就滚下羽渊,化成了一条蛟龙时时“扬须振鳞,横修波之上”。
禹继承父志,终于降服了洪水,获得了万民的敬仰,后来,年迈的舜顺乎民意,把王位禅让给了禹,禹就成了夏朝的开国君主,这可能也是“皇帝是真龙天子”的历史依据之一。
龙的另一个文化象征意义是出类拔萃,不同凡俗。龙是神物,非凡人可比,所以人们常常又把那些志向高洁、行为不俗、很有能耐、出息和成就的人称为“龙”。当年诸葛亮葛孔明在南阳躬耕陇亩尚未出茅庐时,自比管仲乐毅,号卧龙先生,意思是空有鸿鹄之三志而怀才不遇。
画龙点睛的故事
南北朝时期的梁朝,有位很出名的大画家名叫张僧繇,
他的绘画技术很高超。当时的皇帝梁武帝信奉佛教,修建的很多寺庙,都让他去作画。
传说,有一年,梁武帝要张僧繇为金陵的安乐寺作画,在寺庙的墙壁上画四条金龙。他答应下来,仅用三天时间就画好了。这些龙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简直就像真龙一样活灵活现。
张僧繇画好后,吸引很多人前去观看,都称赞画得好,太逼真了。
可是,当人们走近一点看,就会发现美中不足得是四条龙全都没有眼睛。大家纷纷请求他,把龙得眼睛点上。张僧繇解释说:“给龙点上眼珠并不难,但是点上了眼珠这些龙会破壁飞走的。”
大家听后谁都不相信,认为他这样解释很荒唐,墙上的龙怎么会飞走呢?日子长了,很多人都以为他是在说谎。
张僧繇被逼得没有办法,只好答应给龙“点睛”,但是他为了要让庙中留下两条白龙,只肯为另外两条白龙点睛。这一天,在寺庙墙壁前有很多人围观,张僧繇当着众人的面,提起画笔,轻轻地给两条龙点上眼睛。奇怪的事情果然发生了,他点过第二条龙眼睛,过了一会儿,天空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雷鸣电闪,在雷电之中,人们看见被“点睛”的两条龙震破墙壁凌空而起,张牙舞爪地腾云驾雾飞向天空。
过了一会,云散天晴,人们被吓得目瞪口呆,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了。再看看墙上,只剩下了没有被点上眼睛的两条龙,而另外两条被“点睛”的龙不知去向了。
后来人们根据这个传说引申出“画龙点睛”这句成语,比喻说话或文章,在主要处用上关键性的、精辟的一两句话,点明要旨,这样的话被称为"点睛之笔",使内容就更加生动有力了。但是在知识改革开放的信息时代,我们可以认为这就是一种创新,因为张僧繇给龙点了眼睛就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跃。
成语“画龙点睛”比喻说话或做事关键部位处理得好,使整体效果更加传神。
龙--生肖是怎样来的呢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
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担任保道。“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回来后,龙心里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并且总是在喊:“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凌晨7--9时(“辰时”)。传说这是群龙行雨的时候,龙是神话中的动物,于是辰时属龙。
1、鼠
据说,在很早很早以前,生肖这件事归四大天王掌管,当年执事的天王姓什么,那年出生的人就属什么。
后来,四大天王回归天宫镇守南天门后,玉皇大帝就决定挑十二动物代表人间生肖,并赐封为神,为体现公平原则,玉帝下令
在规定的日子,人间的动物都可以到天宫应选,并且以动物们赶到天宫的先后作为排名次的顺序,只取最先赶到的前十二名。
那时鼠和猫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约定一同到天宫去争取当生肖,并约定到时老鼠来叫猫一同出发。
可是,机灵的小老鼠想,人间的许多动物都比自己漂亮,并且还对人类有用
比如,猫念经、兔拜月、狗守屋、龙蛇治水、猴镇山、牛马耕田、猪羊供人食用,自己应当想个法子才能争取到属相。
于是,在规定到天宫的那天一早,小老鼠悄悄地起来,也没去叫猫,自个儿偷偷跳上老牛的角中藏起来,韧性最好、最勤奋的牛带自己去上天宫
老牛果然第一个赶到天宫大门。天亮了,四大天王刚打开大宫门,牛还没有来得及抬蹄,小老鼠从牛角中一跃而下,直奔天宫大殿。
尽管玉帝不愿意封这个小小的老鼠为生肖。可是群王口中无戏言,自己定下的规定不能更改,玉帝也只好宣布鼠为生肖之首。
猫在家等了半天,不见鼠的影子,只好自己赶去天宫,由于等待老鼠耽误了时间,等猫赶到天宫时,十二生肖的名额刂已排满,没有猫的份儿了。
从此,猫恨透了老鼠,一见到就扑去咬,以泄心中这愤,而老鼠呢,也觉得有些不起猫朋友,见到猫就逃。
直到今天猫和老鼠的还是殆对头,人们也觉得老鼠的这生肖之首来得不怎么光明正大,也对老鼠失去了好感,其他动物也疏远了它。
于是,便离开了人和别的家禽家畜下建立了自己的家园,过着独立自主的生活。
直至今天,它们子孙也还是生活在地下。这一来反倒免去了和其他动物的纠缠、争斗,所以鼠的家族始终昌顺、繁衍不息。
不管怎么说,老鼠毕竟是凭自己的机警和聪明坐上了生肖的第一把交椅。
2、鸡
传说鸡本来有鸡冠和犄角,长的非常漂亮。那时候龙是没有犄角的,头上光光的什么都没有。
于是在玉皇大帝决定十二生肖的排名顺序前,龙就想办法把自己弄得漂亮一点
于是天天拍公鸡的马屁说公鸡就算没有角也非常漂亮,一定可以排在第一,就让公鸡把角借自己用一下。
公鸡听信了龙的话,就把角借给了龙,并且让蜈蚣来作证。后来在十二生肖大会中,公鸡输给了龙
公鸡就特气愤,一大早就去找龙要角,龙看到角在自己的头上特别漂亮就不想把角还给公鸡了,它看到公鸡来要角就一下子跳到水里躲了起来。
由于公鸡不会水,它就只能站在岸边叫“龙哥哥,还我角”,公鸡每天一大早就起来叫,可是龙一直没有还给它。
后来公鸡去找蜈蚣评理,蜈蚣之前其实收了龙的好处,所以蜈蚣一见公鸡就跑,公鸡一看见蜈蚣就会追上去琢它。
3、牛
古时,牛是玉帝殿前的差役,时常往返于天宫和大地之间。有一天,农夫托牛给玉帝传个口信
说是人间寸草不生,太难看,请玉帝带点母草籽给人间,把人间打扮得好看些。玉帝听了,觉得有道理,便问殿下众神谁愿去人间撒草种。
“玉帝,我愿去人间撒草种。”牛自告奋勇地说。
“你是个粗心大意的家伙,恐怕不行吧。”玉帝不放心地说。
“玉帝放心,这点小事我都办不好,甘愿受罚。”牛坚持要去。
玉帝同意了牛王的请求,叮嘱牛到人间后,走三步撒一把草籽。
牛带着草籽,走出天宫,在跨出南天门时,不小心跌了一跤,头脑晕乎乎的,误以为玉帝的旨意是走一步撒了三把草籽。于是,大把的草籽撒在了大地。
第二年,野草丛生,农夫根本无法种庄稼了。
他们托灶神告诉玉帝,野草太多,庄稼无法生长。玉帝知道坏事了,召来牛一问才知道粗心的牛王是一步撒三把草籽,把一件好事办坏了。
“你这粗心的老牛,弄得人间遍地里草,当初你怎么保证的?从今以后,你和你的子子孙孙都只准吃草,帮助农夫除草,同时,祖祖辈辈是帮助农夫干活儿。”
玉帝说完,怒气未消,飞起一脚踢向老牛,牛王一个筋斗从天上落到人间,嘴巴朝下,被摔掉一排上牙。
于是,牛从此便一辈子给农夫当苦力,并且人未停止啃青草。直到今天,它的那排上牙也还没有长出来。
但是,牛是个知过即改的好动物,它任劳任怨,勤恳踏实,拉车犁田从不松套,为农夫做了不少工作,博得人们的好评。
在排生肖的时候,人们一至推举他为生肖。如果不是投机的小老鼠藏在牛角上,抢先得了头名,牛肯定还会当上生肖首领呢。
4、虎
相传在远古时候,十二生肖中没有老虎的席位,只有狮子。
由于狮子的性情刚烈、脾气凶残,把名声搞坏了,主管赐封属相的玉皇大帝就想把狮子除名,但又必须补充一个能够掌管山林的动物,为这事玉皇大帝伤透了脑筋。
一日,玉帝把众仙班都召集到庭前,就把这事说了出来要大家在一起议一议。
众仙班一阵叽叽喳喳后,都说这事情不太好办,狮子的脾气大家都晓得,把他惹烦哒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难道就看着狮子为所欲为不成?只见太上老君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到玉帝面前:“陛下,让我来讲点个人看法。”
只见太上老君捋了捋胡子,清了清嗓子:“依我看呐,把殿前的虎卫士封个属相
看大家的意见如何,可供陛下定夺……”老君话还未讲完,玉帝就连声叫道:“要得,要得!就给虎卫士封个属相。”
众仙班见玉帝那么高兴,也就随声附和地表了态。
却说那虎卫士,从前也是地上一种不出名的动物,它从猫师傅那里学得咬、抓、扑、跃、冲、剪等十八般武艺
在山林动物中名气很大,凡是同它交过手的,不死即伤,有的还落得终身残疾。老虎因此而雄霸山林,威震四方。
玉皇大帝听说老虎勇猛无敌,便传令老虎上天候旨。
自从老虎上天当了卫士之后,地下的飞禽走兽就无人镇管了,它们成群结伙地胡作非为,闹得民间人心惶惶。
土地神连忙把这事写成奏本,上报到玉皇大帝那里,请求玉帝派遣天兵天将镇压。
玉帝便把老虎叫到庭前说:“朕深知你本事很大,所以派你到人间去走一遭,把那些为非作歹的禽兽教训教训,你可愿去替朕分这个忧吗?”
老虎听后直起腰来,一双前爪子朝着玉帝一拱:“陛下,这不过是小菜一碟,臣当在所不辞。不过,我有个小小请求。”“有什么请求,照直说来。”
老虎把头一昂:“陛下,我身为您的殿前卫士,也是您的臣民,理应为您分忧解难。
我有个怪毛病,就是从来不把肉埋在饭里头,不论大务小事喜欢讲究来龙去脉,明明白白!”
“明白就好,你有什么请求快快道来。”“其实,我的要求不高,只要求每胜一次,陛下给我记功一笔,不要陛下给我任何奖赏。”
玉帝只想人间早日得到安宁,便满口答应了老虎的请求。
老虎来到凡间,了解到狮子、野猪、狗熊是当时最厉害的三种动物。
它凭着自己的勇猛和高超的武艺,接连打败了狮子、野猪和狗熊。其他恶兽闻风而逃,躲进了漫无人烟的荒野森林。
从此,人间欢声动地,民间都说是老虎为人世间的平安立了大功。
老虎回到天宫后,玉帝因它连胜三仗,便用朱红大笔在它的额头上划下了三道红杠,说这是给它记功的标记。
不久,东海龟怪带着虾兵蟹将又骚扰人间,大地一片汪洋。这时,老虎又奉玉帝圣旨下凡打死了龟怪。
玉帝分外高兴,又给老虎记功一次,提起朱红大笔又在老虎的额头上深深地划了一竖。于是,老虎的前额上就留下了一个醒目而又威风的“王”字哒。
不久,玉帝便除去了狮子的属相头衔,被贬到很远很远的南方充军去哒,属相中便补进了老虎。从此,老虎也从玉帝的殿前卫士下到凡间,永保下界安宁。
5、龙
据说,远古时代的龙是没有角的,那时的龙在地上生活。它凭借着自己身强体壮,能飞,善游,想当属相,也想当兽王,取代虎的地位。
于是,人间产生了龙虎斗,结果是难分难解。最后,玉帝觉得它们斗得太不像话。
下旨叫它们来天宫评理,临行时,龙想到自己虽然高大,却不及老虎威风,怕玉帝小看自己,当不上兽王也排不上属相。
这时,龙的小弟蜈蚣出主意:“公鸡有一对漂亮的角,不防借来戴上,这一定会给龙大哥添几分威风。”龙听大喜,便同蜈蚣来找公鸡借角。
公鸡听说龙要借它的角,死活不肯,龙一见急了,对天发誓道:“如果我不还你的角,回陆地就死。”蜈蚣也在一帝担任保道。
“如果龙大哥不还你的角你一口把我吃掉。”公鸡见蜈蚣作保便把角借给了龙。
龙和虎到了天宫,玉帝见龙和虎都十分威风,便下令龙虎都作兽王,虎为陆地百兽之王,龙作水中水族之王。
虎既然可以当属相,龙也可以成为属相,只不过得在后面一些。于是,龙和虎皆大欢喜,告辞玉帝回到凡间。
回来后,龙心里面想,如果把角还给公鸡,水族们见我这么丑能服我管呢?于是决定不还公鸡的角,一头扎进水中,现也不上陆地了。
公鸡见龙不还角,气得满脸通红,也迁怒于蜈蚣,蜈蚣吓得从此钻进石缝中。
今天我们还可以见到,公鸡的脸总是红的、蜈蚣也难得爬出地面,公鸡见到蜈蚣总是一口一个吃掉
并且总是在喊:“龙哥哥,还我的角”而龙呢,再也没有到陆地上来了。
属龙人宽宏大量,充满生气和力量。对属龙人来说,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火焰,跳跃不停。
尽管属龙人以我为中心,偏见、武断、异想天开,要求极高或蛮不讲理,但从未失去过崇拜者。
由于属龙人骄傲、清高、非常直率,在一生中很早就树立了理想,并要求其他人也具有同样高的标准。
属龙人异常积极,属龙人不会长久沉没,甚至当属龙人处于忧郁时,会比别人都更快地挣脱出来。
属龙人是快活的,并反对斯斯文文。对于需要马上办的事情,属龙人会亲自去办,而不是通过写信或打电话的方式。
属龙人在场时,别人的注意力会转向属龙人,按属龙人的思路办事。在与属龙人接触中,也能激发每一个人的热情。
但属龙人本人并不需要别人激励,因为属龙人自身能够产生足够的能量。
虽然龙是十二生肖中唯一虚构的动物,但中国人对它却是又敬又怕、有一种特殊的感情,龙的地位之高任何动物也无法与之比较
中国人心中,它是一种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的神物。帝王自称自己是真龙天子、百姓自己是龙的传人。
人们发挥出无限的想象力,将龙说得神奇而伟大,把各种动物的形象聚于龙一身、有兽的野性、人的悟性、神的灵性
并创造了许多龙的传说,这些传说经过民间的加工和文人的润色后,更加令人神往了。人们敬龙、爱龙、的心理更升华为一种崇拜。
也许,这也是龙成为生肖的文化因素。
扩展资料:
十二生肖是十二地支的形象化代表,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
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融合到相生相克的民间信仰观念,表现在婚姻、人生、年运等,每一种生肖都有丰富的传说,并以此形成一种观念阐释系统,成为民间文化中的形象哲学
如婚配上的属相、庙会祈祷、本命年等。现代,更多人把生肖作为春节的吉祥物,成为娱乐文化活动的象征。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十二生肖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十二生肖谁是大哥和十二生肖中谁是小弟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