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有什么讲究的
1、立春:立春的时间,在每年2月4日或5日前后,是中国最早的春耕季节。但因为各地气候的差异,近年来的北方地区大部地区仍会延续这种农耕习惯。
2、雨水:立春虽然标志着春天的开始,但它并非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正是春天的开端。春回大地,大地解冻(研习更多 12生肖婚姻最佳配对知识请关注 :12生肖配对网,WWw.12shengXIAO.Cc);之际,仍需密切注意冷暖变化。
3、惊蛰:惊蛰时节,乍暖还寒,天气晴朗,春雷始鸣,万物活动较为兴旺,但却极易导致早降霜。因此,这段时间冷暖变化特别多,有初春(南方暖)时最为明显。惊蛰节气前后的气候特点有:雨水前后气温不停升高,此时天气晴朗,春雷始鸣,惊醒了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惊蛰: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泉)鸣;三候鹰化为鸠。”此节气中阴气最重,气温升高,开始进入春耕。惊蛰前后,气温回升、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古人认为,蛰是湿土的复苏节,故称“惊蛰”。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气候进程看,“惊蛰始雷”仅与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24节气三候为:“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泉)鸣;三候鹰化为鸠。”我国古代将惊蛰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泉)鸣;三候鹰化为鸠。”中国古人认为,桃始华,“庚”指的是二十四日中的“仲春”,“庚”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仲夏”。所以每年的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据说是皇室大臣的生日。其据说与仲春的“惊蛰”相通,意即大臣终于收成。
24节气大雪日节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蚯蚓出;三候糜角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蚯蚓结,主施舍;糜角解,秦曰:糜,解也。